宏觀的風水學,天地人合一
我家自先高祖春龍公開始以堪輿風水之術為世所用,經先曾祖展鴻公、先祖德秀公、先叔錫琳公,迄今堂弟運振,五代人均以是術為世所用,在苗北地區頗有名氣。
堪輿風水之術,主要是指古代人們選擇建地時,對氣候、地質、地貌、生態、景觀等各環境因素的綜合判定,以及建築營造中技術與禁忌的總概括:這種理論系統形成於漢晉之際,成熟於唐宋元三朝,明清時日臻元善。這種理論系統大致分為兩派:一是形勢派,著眼於山川形勢和建築周遭自然環境的選擇;一是理氣派,注重於建築方位與布局。正如王禕《青巖叢錄》上所說:「後世言地理之術分為二宗。一曰宗廟之法,始於閩中,其源甚遠,及宋王伋乃大行。其為說起於星卦生剋之理;其學浙閩傳之,而今用之者甚鮮。一曰江西之法,肇於贛人楊筠松、曾文辿及賴大友、謝子逸之輩,尤精其學;其為說,主於形勢,原其所起,即其所止,以定位向,專注龍、穴、砂、水之相配,其他拘忌,在所不論。其學盛行於今,大江南北,無不遵之。」
就我家所留下的先祖手稿,也是以形勢派為主。據說春龍公擇地的S.O.P.是「先看水口,次看山形,再看土色,四看水理,最後看朝山與去水。」六項,綜合起來就是一般所謂的龍、穴、砂、水、向「地理五訣」。就我所知,我家勘輿風水之術注重尋龍,察砂,觀水,點穴、擇向。後來擇向一法偏重於理氣一派,僅展鴻公精於此道;其餘就所劉手稿,僅注重龍、穴、砂、水。就我個人的理解,這種形勢派就是將地形地貌形象化,引類譬喻,因形立名,以「相江山而擇吉,曉人有法」的產物,如龍指山巒,砂指阜丘,穴指環山纏水之地等等。這些地形地貌又以山形為主,所以又稱之謂巒體或巒頭,南宋大儒朱熹在《山陵議狀》上也說:「看山第一是巒頭,有了巒頭穴可求。」春龍公在《地理歌訣》中錄有《尋龍訣》、《穴情訣》、《砂鉗訣》、《水法訣》;在《堪輿短論》〈風水辨〉一篇中更指出:「風水別無他說,不過龍穴砂水向五個字」;「龍要起伏區曲活動為主,砂要纏護抱穴朝案分明,穴要氣脈窩藏穴暈為的,水要逆朝橫收平淨為佳,向要淨陰淨陽依水而立。」其目的就是要擇取「風藏氣聚,四水朝堂」的吉地,因為「風藏則氣聚,水得則氣止」,把氣從上引下來,聚之於穴,即可「山氣茂盛,直走近水,近水聚氣,凝結為穴。」古人認為山是氣之源,「凡山紫色如蓋,蒼煙若浮,雲蒸靄靄,四時彌留,皮無崩蝕,色澤油油,草木繁茂,流泉甘冽,土香而膩,石潤而明,如是者,氣方鍾未修。」
這種「氣」道家指出是天地能量,寫作「炁」。這個字原始的意義是指「火上面那團似有似無,看似無形卻真實存在的能量。」我個人的理解,這種「炁」必須引起人們心中的感應,以現在社會科學的觀點來看,就是所謂的「心理流」。這種「心理流」被引下龍脈後,又要有左右龍虎砂山夾緊,「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近水旁,則水動堂而氣散。」意思是說這種「心理流」到達目的地後,需龍虎夾緊,否則就會漏掉,砂山之前還要朝山,「開面向裏,不拘遠近,俱名有情,遠朝及前後左右之砂皆以真面目相向,無破碎尖射兇頑為融結。」因此,一塊吉地,前有朝山,後有大帳,左有青龍,又有白虎,就形成一種地理上的格局。這種格局的唯一出口就是水口,水口為「一方眾水所總出也。」是溢氣的通道,是個關鍵的地方;春龍公手稿上所說:「祖山開障做羅城,羅城餘氣去,作關闌重重,關鎖纏護周密。」這裡的關闌、關鎖都是指水口,所以在形勢派堪輿家看來,無論何種地形地貌,或大或小,都遵循著同一原則:「負陰抱陽,成圍合之勢;聚之有氣,藏之有能。」
東勢三理道觀謝文正大師,繼《真龍現形》之後,再推出《台灣守護龍神》一書,以其所擅長的之空拍照片,實證的來解析台灣81處風水寶地,除了可以用實拍的照片賞盡真龍形穴之外,又提出堪輿家的新理論架構,認為堪輿學最主要的是要尋求「天神、地龍與凡人的和諧關係」。這是宏觀的看法,與一般微觀的風水理論不同,一般認為堪輿的主要目標在氣的探求和陰陽平衡,方位鑒定必須綜合人的八字,以陰陽五行的生、剋、制、化,以及卦的爻變而論得失吉凶,往往忽略了地形地貌的吉凶。謝大師提出這種宏觀的看法,實際上就是我們傳統的「天人合一」的想法,也就是儒家「大人之學」的想法。明儒王陽明指出:大學者大人之學也,何謂大人?大人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,如何與天地萬物為一體,而儒家則走向心學,愈談愈玄,讓人摸不著頭緒;而謝大師則就堪輿家的觀點,就實際的地形地貌,如何來「順天而用」,非僅「制天而用」的一套新理論架構。
謝大師透過劉煥雲教授邀請我為這本新書寫一篇序,乃翻閱先祖所留下的手稿,爰就所感寫下,聊以為序。
又龍 陳運棟
序於會心室
2015.9.19
留言列表